中医体质辨识
Views:2801 Updated:2022-01-06
●中医有“同病异治,异病同治”,说的是治病要辨清体质,强调因人而异的重要性。
●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《黄帝内经》。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据此系统地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。他认为,人群体质可划分为平和质、气虚质、阳虚质、阴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、瘀血质、气郁质、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。
刚刚进入冬季,王小一就已经捂上了厚厚的棉服,成日捂着热水袋哀叹:“天怎么这么冷啊?手脚都冰凉”。此时我却十指如飞,打字打得浑身发热。她羡慕我是冬天里的一把火,却忘了夏天时我像只缺水的蛤蟆那样难熬。
我一吃火锅就上火,稍不注意就长痘,大冬天最爱吃冰棍,整天风风火火,一犯急就面红耳赤。看着一年四季都抱着热水袋的王小一我不禁想,对于同样的气候,为什么不同的个体感受差别如此之大呢?
体质差别从何而来
, 百拇医药
一波寒流来袭,王小一总是最先“中招”的那一个。来到中医院做体质辨识,才发现她属于阳虚质,正是容易受寒的类型。
是什么在冥冥之中决定了你的身体状况呢?这里我们就要引出中医体质这一概念。中医有“同病异治,异病同治”,说的是治病要辨清体质,强调因人而异的重要性。正对应了那句刻在希腊神殿上的名言“人啊,认识你自己”。
人人都由父母精华孕育而生,像一颗种子在土壤中慢慢成熟。种子本身与土壤的先天条件决定了每个人的先天禀赋,而体质就是先天禀赋与后天获得共同形成的形态结构、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各方面综合的、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。饮食习惯、居住环境、人与人的相互影响都会对体质施加影响,正应了“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”这句老话。
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《黄帝内经》。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据此系统地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。他认为,人群体质可划分为平和质、气虚质、阳虚质、阴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、瘀血质、气郁质、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。
, 百拇医药
对号入座,看看你是哪一型
云淡风轻平和质
平和质是中医认为最理想的人体体质,是和谐生命的范本,也是一份对健康的美好愿望。
平和质的人,阴阳气血调和,体态适中、面色红润、精力充沛、体形匀称健壮、耐受寒热、睡眠良好、患病较少,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。
平和质的人养生,主要原则是尽量保持平和质的状态,不让其往不利体质的方向转化。最重要的养生原则就是“不伤不扰,顺其自然”。
绵绵细雨气虚质
气虚质的人元气不足,容易疲乏、气短、自汗,平素语音低弱,气短懒言,容易疲乏,精神不振,易出汗,舌淡红,舌边有齿痕,肌肉表现为松软不实,易患感冒、内脏下垂等病,病后康复缓慢。
, 百拇医药
气虚质的人养生应以培补元气,补气健脾为主,选用具有健脾益气、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品,不可食用过于黏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。
在运动健身方面,应当根据自己的体能,选择适当的运动量,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。如太极拳、太极剑、保健功等传统的健身功法。不可进行强体力的运动和大出汗的运动,以免耗损元气。
寒风呼啸阳虚质
阳虚质的人总体特征是阳气不足、畏寒怕冷、手足不温“手冷过肘,足冷过膝”,肌肉松软不实、喜热饮食,精神不振,舌淡胖嫩,脉沉迟,性格多沉静、内向,易患痰饮、肿胀、泄泻等病。
调理原则是补肾温阳,益火之源。宜适当多吃温阳壮阳的食品,如羊肉、狗肉等。不适宜吃生冷黏腻的食品,即使是在盛夏也不要吃太多寒凉生冷的食品如西瓜、梨、苦瓜等。
, 百拇医药
阳虚质的人应选用春、夏季作为自己的最佳运动时间,一日之内以阳光充足的上午为好,配合天地、自然环境的阳旺之时,来强壮人体之阳,不能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里长期工作和生活。运动量以微微出汗,不感劳累为度,避免运动强度过大,大汗伤阳。
烈日当空阴虚质
阴虚质的人,阴液亏少,口燥咽干、手足心热、体形偏瘦、鼻微干,喜冷饮,大便干燥,舌红少津,脉细数、易患虚劳、失精、失眠等病,耐冬不耐夏。